蒸壓釜的正確安裝與常見故障處理
一、蒸壓釜的正確安裝
蒸壓釜屬于特種設備,因此,安裝施工單位必須是經(jīng)過省、市、自治區(qū)鍋爐壓力容器監(jiān)察部門審查并被批準的單位,即持證單位?;蛘哂脩糇孕邪惭b,除應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外,還須經(jīng)省級鍋爐壓力容器監(jiān)察部門同意,即省級監(jiān)檢部門必須對自行安裝單位進行資格認可后,方能自行安裝。
各種規(guī)格的蒸壓釜一般是分拆成多件發(fā)運到用戶的。用戶應該及時地在到貨時進行零部件的清點工作。在清點的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缺件或因運輸而產(chǎn)生危及蒸壓釜正常使用和安全的變形、損壞,必須進行修復后方可安裝及使用。如果蒸壓釜是委托安裝單位安裝,在清點、檢驗和驗收時,必須會同安裝施工單位同時進行,并且在清點驗收正確無誤后,將安裝圖紙和技術文件連同蒸壓釜一并交給安裝單位。但安裝單位在安裝結束后還應將上述資料和安裝質量證明書、安裝數(shù)據(jù)等交付給使用單位。
蒸壓釜釜體現(xiàn)場放置時應用兩只支座支起,支座與釜體應接觸均勻,兩支座之間的距離約為釜長的3/5,而且應對稱布置。
對于暫不安裝的,至少應均勻設置四個支座,支座端面以不大于2.5m為宜,支座與釜體應接觸均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釜體變形。此外,還應采取防止腐蝕措施。
如果用戶需要廠家對蒸壓釜的安裝進行現(xiàn)場指導,最好根據(jù)廠家提供的安裝材料及設備清單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以便安裝及指導工作能夠及時進行。
1,基礎的確定
蒸壓釜是一種大型臥式壓力容器,在正常生產(chǎn)過程中其自身重量再加上制品及介質的重量是很可觀的。為此,蒸壓釜設計過程中一般采用多支座支承,以防止釜體變形,并對基礎也有較高的要求。
基礎的寬度及深度應根據(jù)當?shù)氐牡刭|而定,蒸壓釜的基礎應采用混凝土澆鑄。為了避免因地基的下沉而引起對蒸壓釜的附加應力,一般應考慮整體混凝土澆鑄,同時,在澆鑄過程應考慮預留地腳螺栓的二次灌漿孔。
蒸壓釜的基礎有三種支座標高:中間支座、活動支座、端部支座。由于蒸壓釜的軌道平面應該與地面上的軌道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在基礎設計時,都是以釜的軌道平面為零平面標出負值,施工時應該將三種支座的基礎澆鑄比設計標高略低。
在基礎澆鑄時必須將除污或阻汽排水裝置的位置留出,并且一并澆鑄好,留出的空間應便于除污或阻汽排水裝置的安裝、操作、與維護。
蒸壓釜的門前位置必須合適,應有足夠的空間讓釜門開關自如,以免在開關釜門時碰傷釜門法蘭的齒。
如果有幾臺釜并列安裝,每兩臺釜之間的距離要適當,以免在一臺釜開關門時撞壞另一臺釜的安全附件(如壓力表、安全裝置、密封進汽連接系統(tǒng))。一般兩釜間凈距離在一米左右。
1,支座的就位
在支座就位前,必須清理雜物、檢查支座有無明顯變形及銹蝕,在支座的滾動部件上還應涂抹黃油,使?jié)L子能自由滾動。支座可預先全部放置在基礎上,也可先放兩端及中間支座,其它支座在釜體就位及找正后再采用插入的辦法放置。應注意:各支座的地腳螺栓必須等就位調整好后方能灌漿,待達到強度后進行整固。
1,釜體的安裝
釜體搬遷時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產(chǎn)生變形,采用起吊時,吊點處應襯上軟質材料且吊點不少于兩處,兩吊點間隔約為釜長的五分之三。
蒸壓釜以離釜體端部較近的兩只支座為安裝基準,進行找正,包括整個釜體水平度和其它釜的平行度、釜內軌道的水平度。釜體軌道與工作地面軌道的標高一致性應全面檢查,滿足要求后可以通過在支座下放置墊鐵及塞填契鐵的方法能進行釜體定位、找正。
兩端部支座與釜體法蘭焊接時,應將釜體法蘭在高度方向拉長后進行。拉長的具體施工辦法按圖一。拉長量可按經(jīng)驗公式:△d=0.2﹪Dn+2mm(Dn為蒸壓釜內經(jīng))。
在加壓拉長后彈性變形時,將法蘭下面的支座按圖紙要求裝妥,間斷地焊在釜體法蘭上,冷卻后拆除預變形支撐件。
分斷出廠的蒸壓釜在現(xiàn)場還必須進行整體拼接、探傷和水壓試驗?,F(xiàn)場施焊單位必須是持證單位,且其許可證類別應與蒸壓釜一致。
整體拼接完畢后,除進行磁探及超探外,還須檢查釜體法蘭垂直端面的傾斜度以及釜體的直線度。檢查合格后,方能鋪設釜內軌道。應注意不允許將軌道墊板焊在筒體的焊縫上。
1,釜蓋的安裝
先安裝擺動裝置。在安裝擺動裝置時,也應按圖一所示對釜體法蘭進行預變形處置,在預變形時,先將支撐板用螺栓與釜體法蘭連接,檢查并調整立軸垂直度。
在吊裝及安裝釜蓋時,可通過調節(jié)擺動裝置的上部拉桿螺母使釜蓋與釜體法蘭水平中心線高差不大于1mm;調整釜蓋裝置上部壓緊螺母,使釜蓋釜體法蘭端面基本平行或下部間隙稍大些,要求釜蓋裝置回轉時無偏重現(xiàn)象,并能在任何位置停留。
吊裝釜蓋應避免碰傷法蘭密端面。
1,手搖減速器的安裝
安裝手搖減速器前應對其各注油口注入潤滑油,搖動手柄時手感輕巧,然后按圖將其安裝妥當。
合上釜蓋,搖動減速器能與釜蓋的齒板正常嚙合-在轉動釜蓋時操作輕巧、松緊適中。同時檢查釜體法蘭齒與釜蓋法蘭齒嚙合一半時,釜蓋上傘齒板的中心線是否與手搖減速器輸出軸中心線重合,否則,調整一個齒距使之到正確位置。如果發(fā)生搖動非常費力,必需檢查釜蓋裝置及手搖減速器中各轉動部位有無卡住現(xiàn)象,并予排除。
1,其它零部件的安裝
密封圈的安裝:首先應清理釜體法蘭的密封圈內壁并涂石墨粉;在放置密封圈前,再檢查其是否老化、表面是否平整,如果產(chǎn)生老化,必須更換,表面的不平整應該給予修磨且唇邊不應有毛刺。如果有兩只密封圈在同一槽中安裝,還應注意裝配次序。
密封管路的安裝:按圖二所示進行安裝,其中C閥一端與總管相連接。
阻汽排水系統(tǒng)的安裝:該系統(tǒng)又稱排污裝置,由于其對蒸壓釜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建議用戶應按廠家的圖紙要求進行配置和安裝。不要為省錢而采用排污閥和疏水閥的簡易連接來代替。
安全附件的安裝:壓力表、溫度計、安全閥等安全附件在安裝前都應送到有關部門進行校驗,出具合格證并加鉛封。
特別要說明的是手動安全連鎖裝置必須正確安裝并使用,而且與其相連接的泄放管應垂直向上且敞口布置。
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蒸壓釜必須配置相應的氣電安全聯(lián)鎖裝置。所以,此裝置也應按要求進行安裝。
監(jiān)測屏或電控柜的安裝:請注意安裝熱電阻的連接導線必須用補償導線,而不能用普通導線。否則,測量誤差較大。
閥門及管路的安裝:將相應規(guī)格的閥門配置相應規(guī)格的連接管路,受壓的管路必須用無縫鋼管。此外,考慮運行期間的熱脹冷縮,管道的連接應設置膨脹節(jié)。
為避免熱損失及燙傷,所有的蒸汽管道應進行保溫;排污管道應匯集到總管向外排放。
保溫層的敷設:保溫層的敷設是在水壓試驗結束后進行的。敷設保溫層時應考慮釜體的焊縫處可以拆卸,以便在今后進行全面檢查時能對焊縫作無損探傷;保溫材料可因地制宜地選用,原則上以防止過多的散熱損失和節(jié)能為準,一般保溫后最外層溫度不超過50℃。
1,水壓試驗
現(xiàn)場安裝結束后,經(jīng)當?shù)刭|量監(jiān)督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水壓試驗。水壓試驗過程中不僅要檢查釜體情況,還須檢查有關管道、閥門的密封性。
上述安裝結束后,即可進行空車試運行。試車正常后,安裝單位應將安裝圖紙、技術資料及安裝質量證明書、安裝測量數(shù)據(jù)交付給使用單位。使用單位應組織有關部門并邀請當?shù)刭|量監(jiān)督部門對設備本身及安裝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由當?shù)刭|量監(jiān)督部門發(fā)放蒸壓釜使用證。
二、蒸壓釜的常見故障及其處理
1.蒸壓釜的釜內腐蝕
釜體的腐蝕就是材料和它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作用而使材料產(chǎn)生損壞或使其性質發(fā)生惡化的現(xiàn)象。蒸壓釜的釜內腐蝕已成為影響其安全運行的一個主要因素。
蒸壓釜的腐蝕大致可分為:表面腐蝕、應力裂紋腐蝕、疲勞裂紋腐蝕。
表面腐蝕:這種腐蝕存在在釜的低部冷凝水區(qū)域內,它是通過在冷凝水中的腐蝕性電解液和高溫下溶解數(shù)量增加了的氧而產(chǎn)生的,在濃縮的腐蝕性電解液里,這種損壞顯著提高。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從蒸養(yǎng)小車上掉下來的加氣混凝土坯料或磚料粘著在釜體,逐步形成單獨分布的腐蝕孔洞,表面腐蝕也可能有裂紋生存。
應力裂紋腐蝕:這種腐蝕主要出現(xiàn)在釜體的低部,也出現(xiàn)在軌道支座焊接點的周圍,這種腐蝕通過在釜底內表面上焊縫的拉力和內應力與冷凝水中的碳金屬氫氧化物溶液的共同作用而形成。這種腐蝕是最危險的一種,因為從不同部位產(chǎn)生的許多小裂紋會很快地發(fā)展并連接在一起,形成導致蒸壓釜爆炸的大裂紋。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釜內的冷凝水不能很好及時排除,導致釜頂和釜底內表面的溫差所引起。
疲勞裂紋腐蝕:這種腐蝕的出現(xiàn)范圍同應力裂紋腐蝕相同,不同的僅是以穿過金屬晶粒的形成發(fā)展的,它通過機械交變應力和腐蝕性介質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腐蝕。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蒸壓釜一直處在周期性運行過程中,釜壁溫度若是波動或有差異,以及冷凝水的位置有波動,很容易發(fā)生晶間的應力裂紋腐蝕和穿晶疲勞裂紋腐蝕。
上述的幾種腐蝕在實際運行的蒸壓釜中并不單獨發(fā)生,有時是同時存在的,而且?guī)追N腐蝕形式一再疊加,使蒸壓釜的腐蝕速率加快。這種情況可使釜在投入運行幾個月就會發(fā)生嚴重的腐蝕現(xiàn)象。
為避免蒸壓釜發(fā)生嚴重的腐蝕情況,在使用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減少進入釜內的氧含量并盡量排除釜內的空氣,提高蒸汽的質量,即減少蒸汽中的含氧量;進出料車時,盡量縮短進出時間;在通入蒸汽前應進行抽真空并適當提高真空度。在蒸壓養(yǎng)護前進行抽真空,不僅能減少釜內的含氧量,而且還可加快坯體的升溫速度、滿足蒸養(yǎng)工藝的要求。
1, 正確裝設并使用阻汽排水系統(tǒng)
釜內的蒸汽經(jīng)過與坯體熱交換后會形成冷凝水,且冷凝水較多時聚集在釜的底部,因而往往造成了釜內上下部分的溫度差異,不僅會使蒸壓釜產(chǎn)生變形,而且還會使釜體產(chǎn)生腐蝕。特別是在蒸壓升溫初期,更應及時地排放過多的冷凝水。
1, 應及時清除釜體底部的殘存料渣
1, 對暫時停運的釜應妥善保養(yǎng)
1,釜體發(fā)生變形
應及時排除釜底的大量冷凝水,特別是在升壓運行初期,保持釜底基本不積水;同時清除影響支座下部滾柱滾動的雜物并定期加潤滑脂。
1,釜蓋無法進入釜體法蘭或無法嚙合
釜體法蘭失圓:即釜體法蘭水平方向的直經(jīng)大于垂直方向的直經(jīng)。
如果組裝于釜端的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未與法蘭施焊時,先將釜蓋懸空使其重量不再壓在釜體法蘭上;然后視具體情況,卸去或松動端部立板螺栓,采用圖一所示的方法在釜體法蘭的垂直方向加力撐大,使垂直方向直徑大于水平方向直徑5至9mm,具體根據(jù)釜體直徑的大小來定,也可按照前面所述的公式來定;然后不放松支撐力的情況下,重新擰緊螺栓,按安裝要求對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分別與釜體法蘭進行間斷焊;最后撤去支撐和重新吊上釜蓋。
如果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兩者中任意一件或兩件已與釜體法蘭施焊而出現(xiàn)變形失圓時,應先剔出焊縫再按上述方法進行校正。
端部支座承載偏重:可調整端部支座和相鄰支座的承載比例,適當減輕端部支座承重。一般可憑經(jīng)驗調整兩支座下部墊板的松緊程度達到。
釜體法蘭平面變形:若是釜體法蘭失圓引起,可用上述辦法解決;若是釜體法蘭局部小面積平面變形,可用火焰烘烤待自然冷卻的辦法進行;此外還可用機械方法進行修磨平面。
釜蓋失圓:用機械方法進行修磨。
釜蓋高低沒調好:將擺動裝置上部的吊桿螺母重新調整,釜蓋懸吊高低適中,其外圓和釜體法蘭缺口槽的上下間隙均勻,同時檢查螺母上的緊定螺栓釘是否擰緊。
密封圈問題:如果密封圈太厚,高出密封槽太多時,需更換尺寸符合的新圈;當圈沒有塞到密封圈底部時,需重新安裝,使圈平面與槽口平齊。
1,釜蓋自動飄移或拉推很費力
首先,檢查釜體法蘭端垂直度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如出入較大,應調整垂直度達到標準要求;其次,如法蘭垂直度沒有問題,則應重新調整立軸垂直度(松動立板固定螺栓剔去立板焊縫,調整立板位置,使之與成一整體的立軸垂直度為1mm,以釜蓋不漂移為準,最后重新擰螺栓和焊牢立板)。
5、釜蓋旋費力,甚至無法轉動
嚙合齒的齒面拉毛:用打磨的辦將拉毛的部位修磨光滑至原始尺寸。
釜蓋滑套的鋼球磨損嚴重:更換新鋼球,恢復滾動摩擦(見圖四)。
釜體法蘭平面變形:用修磨的辦法解決。
釜蓋與釜體法蘭端面的平行度偏差太大:重新調整兩端面的平行度。
檔桿滑套的定位螺桿彎曲錯位:重新調直螺桿。
手搖減速器錯位或齒板變形使二者嚙合不良:校正變形齒板或更換齒板;若是錯位應調整安裝位置。
手搖減速器旋轉不靈活:檢查減速器是否有故障。
釜內余汽未放盡:確保余汽放盡,嚴禁帶壓強行開門。
密封圈塞到槽底或密封圈偏厚或密封圈老化或沒及時涂潤滑油:更換密封圈或塞圈到底并在表面抹以潤滑劑。
6、合上釜蓋較費力
如果釜體法蘭垂直度較好,可通過調整釜蓋上檔桿定位螺桿的螺母,使釜蓋端面下端比上端向外傾斜5mm左右(如圖四);如果釜體法蘭端面垂直度較大,應重新調整使之垂直或下部稍許向里傾斜(不超過2mm)。
若是上擺式開門在開關時均費力,可調整頂部平衡塊位置或平衡塊的重量配置。
7、釜內壓力升不上或壓力保不住
密封圈漏汽:更換老化或內外圈質量有差異的密封圈;密封圈與釜蓋法蘭端面接觸處的雜物應及時清理;進汽管路是否被堵塞;密封圈安放不均或出現(xiàn)擰麻花的現(xiàn)象。
管路連接處及閥門漏汽:檢查管路、擰緊螺栓或更換密封墊及修理閥門。
壓力表失靈或壓力表管路被堵塞:修理或更換壓力表及清理壓力表管路。
釜蓋關閉不到位或余汽排放閥沒有關緊:關閉到位。
保溫層大面積脫落:修復脫落的保溫層。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xié)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蒸壓釜的正確安裝與常見故障處理》
文章鏈接:http://www.fjemb.com/43406.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guī)范、政府官網(wǎng)及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